“巧手小勺端,糖畫入眼簾。薄透且逼真,酥脆賽蜜甜。”為弘揚中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,營造濃厚的節(jié)日氛圍,2月10日、2月11日,淮北市博物館舉辦“非物質文化遺產(chǎn)” 糖畫制作社教活動。
糖畫,是一種傳統(tǒng)民間手工藝,顧名思義,就是以糖做成的畫,它亦糖亦畫,可觀可食。民間俗稱“倒糖人兒”、“倒糖餅兒”或“糖燈影兒”。糖料一般是紅、白糖加上少許飴糖放在爐子上用溫火熬制,熬到可以牽絲時即可以用來澆鑄造型了。在繪制造型時,由藝人用小湯勺舀起熔化了的糖汁,在石板上飛快地來回澆鑄,畫出造型,民間藝人的手上功夫便是造型的關鍵。
活動開始,非遺老師向游客們介紹了糖畫的發(fā)展歷史:“糖畫制作起源于宋代,亦糖亦畫,可觀可食,流傳至今”。隨后,老師演示了糖畫的制作技巧:用糖畫筆照著選好的圖案,一筆連成、一氣呵成地畫出一條龍,再黏上竹簽,用鏟刀將糖畫鏟起,一幅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完成了。觀之若畫,食之甜心,不禁讓人感嘆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。游客們看的如癡如醉,個個躍躍欲試。大家在老師手把手的指導下,惟妙惟肖的卡通糖畫作品就出現(xiàn)在制作板上,變成了甜美的藝術品。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,游客們臉上洋溢出甜蜜的笑容。此次活動不僅讓傳統(tǒng)歷久彌新,讓年節(jié)具有儀式感,也讓游客們感受到了筆尖上和舌尖上年味!
撰稿:陳曉曉
攝影:張寒盈 高洪艷 張子雯
審核:張島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