鋪首銜環(huán)是漢代畫像石刻比較常見的一種圖案,它是由饕餮紋逐漸演化而來。饕餮是一種中國傳統(tǒng)的神獸,因為這種神獸兇惡、貪婪,所以一般讓其銜環(huán),作為鋪首置于大門上用以驅(qū)邪。漢代畫像石刻中的鋪首,往往綜合了許多獸類的特征,在此基礎(chǔ)上進行夸張變形,造型既像牛,又像虎,面目兇惡,非常可怕。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,另一方面又是保護神。現(xiàn)在民居中常見的虎頭門環(huán)正是這種文化因素的延續(xù)。
淮北市煤建公司出土的 “建初四年”鋪首,頭戴山字冠、上刻朱雀、柳葉眉、水滴眼、蒜頭鼻穿魚鱗紋環(huán)、火焰型胡須上翹、獸面上刻毛發(fā),采用淺浮雕加陰線刻、地子平整。還有其他畫像石,讀者可到館內(nèi)參觀。
通過對80多塊塊漢畫像石墓門“鋪首銜環(huán)”的觀察,大致從11個方面對鋪首銜環(huán)的山字冠、眉毛、鼻子、眼睛、耳朵、胡須、下頜、瑗環(huán)、佩飾、墓門尺寸、雕刻技法,進行比對。
1、山字冠的造型:從冠型看、造型整體像“山”字,但在細節(jié)上有很多區(qū)別,有些鋪首頭戴山字冠不如說山字型頭。冠的兩側(cè)有的是平頂、有點是斜頂、有的是弧頂、有的是大拇指肚型頂、各種頂有的無裝飾、有的飾兩道或三道弧紋、有的刻幾道豎陰線;冠的中部也是形狀各異,有的呈長三角、有的呈梭鏢狀三角頭、有的呈桃形、有的呈三角翼型、有的呈元寶型、有的呈四角型、有的呈亭頂型、有的呈梯形,有的還在其上刻幾條陰線。
2、眉毛造型:共有四種眉型,柳葉眉、牛角眉、直線眉、弧線眉,其中牛角眉有彎曲度大小的不同、牛角長短的不同、牛角稍弧度的不同,有少數(shù)在眉毛上刻密集線紋,這樣表現(xiàn)的更生動一些,而不是只刻一個眉毛的輪廓。大部分眉毛只刻輪廓。
3、鼻子的造型:有的是長直鼻、有的是短直鼻、有的呈八字型、有的呈蒜頭型、有的鼻粗長、有的鼻粗短、有的鼻細短、有的鼻子中間分開。
4、耳朵的造型:耳朵的形狀主要是“勾云”型、“D”型、“B”型。還有部分鋪首不刻耳朵。
5、眼睛的造型:根據(jù)眼睛的形狀主要有水滴眼、杏核眼、桃形眼、園眼、半園眼、大瓜子眼、小瓜子眼。杏核眼、桃形眼、園眼這三種眼刻眼珠,其他的不刻眼珠。
6、胡須的造型:火焰型、牛角型,胡須的朝向有向上、向下、向側(cè),還有部分鋪首不刻胡須。
7、環(huán)的造型:從數(shù)量看有單環(huán)、雙環(huán),從形狀看有瑗、環(huán),從裝飾看有的在環(huán)上刻鱗片紋、絞絲紋、麻點紋,有的環(huán)下刻十字穿(銜)環(huán)、刻八字型,有的環(huán)內(nèi)刻半月型、有的刻雙角,還有部分環(huán)沒有裝飾。
8、從輔助紋飾看:有的鋪首上刻朱雀、有的刻魚紋、有的刻十字穿環(huán)或十字銜環(huán)、有的刻仙人戲鳳、有的刻龍、虎、馬等,最多的是刻朱雀、十字穿環(huán)或十字銜環(huán)。
9、下頜的造型:有的寬大、有的呈三角、有的半園、有的扁平,還有部分不刻下頜,但是它們都無嘴的造型。
10、墓門的尺寸:最高的尺寸134厘米、最低的尺寸83厘米、最寬的尺寸65厘米、最窄尺寸47厘米。最多的墓門寬是介于50厘米60厘米,門高是介于97厘米117厘米。幾乎沒有大小一樣的墓門,即使同一對門,高度一樣、寬度也不一樣。這是造成鋪首銜環(huán)不能有統(tǒng)一模板的重要原因。
11、從雕刻技法看:幾乎全部是淺浮雕加陰線刻,地子平整。有兩例地子是鑿地席紋、一例是糙地凹面淺浮雕。
通過對鋪首銜環(huán)這一形象11個方面比較,發(fā)現(xiàn)眾多的墓門中沒有完全相同的鋪首銜環(huán),即使是同一墓室的同一對墓門,墓門上刻的畫像也不完全一樣,只是藝術(shù)風格、雕刻技法相同。對于鋪首這個兇惡形象的表現(xiàn),石匠師們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對山字冠或山子型頭、眼睛、眉毛、鼻子的刻畫,至于耳朵、胡須、下頜在匠師的心中只是作為輔助部分襯托,都是可有可無的,山字冠或山子型頭、眼睛、眉毛、鼻子是匠師們在著力表現(xiàn)鋪首時的共同的文化認同,這也是我們看到很多鋪首的形象沒有耳朵、或沒有胡須、或沒有下頜,或者其中的兩項、三項都沒有的原因。
鋪首銜環(huán)的形象很多專家認為源自商周青銅器上的饕餮紋飾。馬承源先生認為:“宋人將青銅器上的表現(xiàn)獸面的頭部或以獸的頭部為主的紋飾都稱為饕餮紋,實際上這類紋飾是各種各樣動物或幻想中的物象頭部正視的圖案”。曾傳軺先生也曾指出“鋪首的形制有冶蠡狀者、有作獸吻者、有作蟾狀者、也有作龜蛇及虎型者,殆用以鎮(zhèn)兇辟邪者也”。
從淮北市轄區(qū)出土的圖像各異的鋪首銜環(huán),結(jié)合外地的鋪首形象,可以看到漢代各個地域的畫像石中鋪首銜環(huán)圖像及表現(xiàn)手法是有差異的,漢畫像石中的鋪首銜環(huán)圖像是繼承、吸收了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獸面紋,結(jié)合當時當?shù)貪h代社會文化背景和地域文化特色,加以綜合最終形成的。所以我們看到石匠在制作鋪首銜環(huán)畫像石時,每個匠師都有一個自己心中的“鋪首銜環(huán)”,這也是其他各地漢畫像不同的原因。(楊建華撰稿,胡均攝影)